如何撰写完善的论文总结概要
2025-01-19 22:13:16

在撰写学术论文的漫漫征途中,撰写总结就像是点亮一盏明灯,为整个论文的构建指引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我们着手对一篇文章、视觉资料等进行总结时,本质上是在提取原始文献的核心观点,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论述之中。这种总结并非随意为之,它基于对事实的细致观察,能够大大加强我们分析的合理性,避免因模糊或不准确的记忆而导致的偏差。
在文献调研和笔记阶段,对关键资料进行总结更是益处多多。它就像一个精准的记录仪,帮助我们清晰地记录下阅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如同一个界限分明的分隔线,让我们能够明确区分自己的观点与资料源的观点,从而在后续的写作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论文准备过程中所撰写的总结,通常会比实际呈现在论文中的总结更加详尽。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和确定论文的主题,只有当主题明确之后,我们才能精准地判断哪些内容是最为关键的。不过,我们必须牢记,分析性论文的核心宗旨不仅仅是展示对他人工作的理解和总结,更重要的是要展现自己独特的观点以及对原始材料的深入分析。所以,所有类型的总结都应成为我们文章中的有力工具,但这绝非总结的唯一作用。
完善的摘要撰写
优质摘要的标准
一份优质的摘要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能够精炼地概述分析性资料的主要观点及其关键支持点,或者清晰地呈现叙述性资料的总体框架和重要转折,亦或是精准地提炼视觉资料的主题和显著特点。真正意义上的摘要不会涉及引用或评价资料来源,而是全身心地致力于对其做出客观描述。它还可以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导游,回顾某一领域内过往的研究工作,以叙述的形式总结这些研究的进展。
当我们引入新的资料来源时,可以考虑在文章中加入简短的摘要,通常只需几句,不超过一个段落即可。这样在分析作者的观点之前,我们就能够先向读者介绍这些观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跟上我们的思路。
摘要示例分析
例如,布拉德利 - 纳什在介绍关于冷战初期关键人物维特克 - 钱伯斯的文章时,就立刻提供了四句话来总结他的主要资料源——钱伯斯自传的前言。纳什在前两句中,就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概述了前言的文体和基调;而后两句则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快速地描绘了思想发展的轨迹。
钱伯斯的序言采取了给“我的孩子们的一封信”的形式。在这部分前言中,钱伯斯奠定了全书正文的精神基调。他最初以一种相对标准的方式描绘冷战,使用政治术语来描述这场冲突,认为它是“共产主义与自由”的对立。但随着前言的深入,钱伯斯引入了宗教因素,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塑造成一场神圣的战争。
摘要在论文中的作用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每篇文章都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加入摘要片段来“定位”读者。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中为读者树立一座灯塔,向他们介绍尚未接触过的角色或评论家,提醒他们回顾必要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在介绍纳什摘要的段落中,那些划线的短语就是定位信息的典型示例。
摘要对于为我们的论点构建背景也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为我们的论点搭建了一个稳固的舞台,也就是我们在引言中创建的参照框架。例如,一篇研究越战老兵纪念馆所塑造的“可用过去”概念的文章,可以在开头简要概括这一概念的历史,或总结某位知名理论家对此话题的观点,让读者在阅读伊始就对相关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阐释性摘要
阐释性摘要的特点
有时,我们的文章需要包含解释性摘要或描述,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既能向读者展示资料来源的内容,又能对之提出我们的看法。解释性摘要与一般摘要的区别在于,它对材料进行了“转换”,为我们对资料来源的评价提供了线索。因此,它最适合用于描述我们计划分析的原始材料。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首次提出关键材料时就进行解释性转换,可能会在读者心中扭曲该材料,这实际上是学术不诚实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原始材料,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合理的阐释。
阐释性摘要示例分析
例如,作为怀疑论者,我们常常难以接受绘画或绘图作为历史记录,但照片往往被视为真相的体现,我们通常会简单地接受它们。因此,亚历山大 - 加德纳的《特罗斯尔之屋,葛底斯堡战场,1863年7月》这张照片可能被视作证据而非评论。
与加德纳的其他作品不同,这张照片没有精心布置的步枪,没有特定角度的河流,也没有姿态端正的军人——实际上,照片中没有人。构图简单到几乎平淡无奇;地平线将画面一分为二,中心是一座白色殖民风格的建筑。但这种看似简单、几乎天真的视角,却隐藏着照片深层的恐怖。
乍看之下,照片似乎是建筑的描绘,甚至可能是拙劣的描绘;在一本关于战争的画册中,它可能会被忽略,翻过血腥的图片。但照片的恐怖在于其滞后效应,当光线照在房屋上引导视线至栅栏时,观众注意到栅栏已断裂,后院杂乱无章——那是什么?——死马,十二匹死马。一定发生了什么,将十二匹重达九百斤的马掀翻,骑手呢?是否被压在下面?观众不得而知,因为加德纳的照片没有揭示这些。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座房屋,断裂的栅栏,十二匹死马,以及一片开阔的天空。通过这样的阐释性摘要,我们不仅向读者展示了照片的内容,还引导读者去思考照片背后隐藏的故事和意义。
写作中的几点建议
摘要使用的原则
在撰写旨在论证的文章时,我们要时刻记住,应该少用摘要,以定期提示读者关键点。摘要始终应服务于构建我们的论点,就像一块块坚实的基石,为我们的论证大厦添砖加瓦。当教师在评语中写下“过多摘要——需要更多分析”时,通常意味着文章仅仅是对研究内容的报告,而非真正的论证。
常见问题分析
这种情况通常由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导致。首先,文章本身可能没有提出真正的论点,而只是对主题进行了描述。描述显而易见的内容是无法形成有力论证的,我们需要在描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文章结构方面,要么是按照资料的时间顺序展开,要么简单列举资料示例。这两种方法都无法有效地构建论点。时间顺序的结构可能会让文章显得过于平淡,缺乏深度和逻辑性;而简单列举资料示例则容易让文章变成资料的堆砌,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结的重要性
总结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更是我们个人思考和见解的表达,它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篇好的总结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感受到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学术素养。我们要学会合理运用总结这一工具,让它在论文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增添光彩。
总之,撰写完善的论文总结概要需要我们在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作用的基础上,掌握优质摘要和阐释性摘要的撰写方法,同时注意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点,避免常见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总结,为整个论文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