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阅读
论文写作
阅读目标

外文文献看不懂?其实不需要全看懂!

2025-02-19 00:01:53

外文文献看不懂?其实不需要全看懂!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往往会包含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而言,如何高效阅读和理解外文文献就成了一大难题。很多同学可能会依赖翻译软件逐词逐句解读,可这样做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很难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更难以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论文写作中。那么,怎样才能高效阅读外文文献,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研究和写作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

一、确立文献阅读目标

任何行动都需要目标的指引,阅读外文文献更是如此。如果不清楚自己希望从文献中获取哪些信息,那么阅读过程很可能是徒劳无功的。通常,在阅读外文文献时,我们可以确立以下几个目标。

(一)提炼核心观点——核心信息

每次读完文献后,我们都要思考这篇文献传达的核心信息是什么。要是不太明确,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摘要和结论部分获取线索,再从讨论部分进一步确认。当我们能够准确提炼出核心信息时,就说明对文献的理解达到了基本标准。核心信息一般不会太多,主要是关键的概念和论点。如果发现自己需要记忆的信息过多,很可能是没有抓住文献的重点。

以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应用的外文文献为例,其核心信息可能是某种特定的人工智能算法在提高医疗诊断准确率方面的效果和优势,而不是算法的所有细节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数据。我们只需关注那些能够概括文章主要观点的内容,这样就能更高效地理解文献。

(二)拓展知识领域——引言部分

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我们要重点关注文献的引言部分,了解作者提出的问题和现有的研究进展。每天阅读一两篇相关文献,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对所在领域的某个方向有基本的了解。此外,适时阅读一些综述文章也很有帮助,虽然直接引用他人观点可能不如自己总结印象深刻,但能让我们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

比如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时,通过阅读相关外文文献的引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电池技术、充电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阅读综述文章能让我们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三)文章写作参考——讨论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模仿他人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阅读文献的讨论部分时,要记录一些优秀的英文句型,积累有用的词汇和短语,这样写作时就能借鉴这些表达。通过多读多写,英语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而且这种情景记忆的效果也更好。

例如,在讨论部分可能会出现一些用于阐述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经典句型,如 “In comparison with..., this method show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与……相比,这种方法在……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我们将这些句型记录下来,在自己写作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灵活运用。

二、文献各部分的阅读方法

(一)重视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多数情况下,摘要足以提供我们所需的信息,很多时候无需阅读全文。当然,仅看摘要也不够。在简要浏览题目和摘要后,我们可以直接查看图表及其标题和说明,这通常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一篇关于化学实验的外文文献,摘要中可能会提及实验的目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结果。通过查看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等,从而快速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二)通读全文

第一次阅读时,我们应尽量理解每句话的大意,而不是一开始就查字典。因为阅读论文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非学习英语。阅读过程中,可以先标记出生词,等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含义。

以一篇关于生物学研究的外文文献为例,在通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不认识,但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的整体结构大致猜测其意思。等读完一遍后,再集中查找这些生词,这样既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又能提高阅读效率。

(三)分析句子结构,抓住主旨

阅读英文文献时,即使查了很多单词,也可能无法理解文章的核心要义,这是常见问题。实际上,阅读时我们应关注关系连词,因为它们串联起了整篇文章。这和英语阅读理解中关注转折词和连词的道理一样,核心意思通常出现在这些关键词附近。

例如,在文章中出现 “However”(然而)“Although”(虽然)“Therefore”(因此)等连词时,后面往往跟着重要的观点或结论。我们通过分析这些连词前后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就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主旨。

(四)增加阅读量

对于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最初阅读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熟悉的概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知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对关键术语和核心主题的理解会更加流畅。

比如在研究量子物理领域时,一开始可能对“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等概念感到陌生,但通过阅读多篇相关的外文文献,不断接触这些术语和相关的研究内容,我们就会逐渐理解它们的含义和在研究中的应用。

三、文献阅读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重点

首先阅读与我们的论文主题关联度最高的几篇外文文献,并确保能够彻底理解它们。从中把握文章解决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得出的结论。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学习研究思路、逻辑推理和技术方法。

例如,如果我们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那么就应该重点阅读那些探讨大数据分析方法、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等方面的外文文献。深入理解这些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结论,能够为我们自己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区分主次

我们可能会下载很多论文,但并非每篇都需要密切关注。我们应根据论文与课题的相关性将它们分为三类:一类是需要精读的,二类是需要泛读的,三类则是选择性阅读的。

对于与课题高度相关、研究方法和结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我们要精读,仔细分析每一个细节;对于相关度一般,但能提供一些背景知识或不同视角的文献,我们可以泛读,了解其大致内容;而对于那些只是略有涉及、对课题帮助不大的文献,我们可以选择性阅读,只关注其中与我们研究相关的部分。

(三)做好笔记和标注

关于文献阅读的笔记技巧已经有很多人总结过。对于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和巧妙的实验设计,我们必须记录下来以供以后参考。对于实体文献,我们可以直接用笔进行标记;对于电子文档,我们可以使用编辑器进行高亮或更改文字颜色。

比如在阅读一篇关于心理学实验的外文文献时,我们可以将实验的设计思路、关键数据和重要结论记录下来,并在文献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标注。这样在以后撰写论文或进行研究时,就能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四)保持批判性思维

前人的观点未必都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我们的实验结果与前人的差异较大,不必立刻否定自己,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方法或条件的差异,也不排除某些论文可能夸大了结果或者存在数据作假的情况。

例如,在研究某种药物的疗效时,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的效果不如某篇外文文献中所描述的那样显著。这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分析可能的原因,如实验样本的不同、实验环境的差异等,而不是盲目相信前人的结论。

(五)集中时间阅读

如果文献阅读的时间过于分散,会影响我们的逻辑思考。因此最好能够集中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更容易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吸收外文文献中的知识,为我们的研究和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周末的下午,专门用来阅读外文文献。在这段时间内,排除外界干扰,集中精力阅读和思考,这样能更好地把握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体研究动态。

总之,阅读外文文献并不需要全看懂,只要我们明确阅读目标,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遵循一些阅读建议,就能高效地从外文文献中获取所需的信息,为我们的研究和写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