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卷调查设计要点与实践的详细解答
2024-06-11 07:48:22

问卷调查的重要性及背景
问卷调查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在学术研究、市场调查、政策分析等众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拿我个人的毕业经历来说,学院并没有强制要求制作调查问卷,但这并不影响问卷调查本身的重要性。实际上,在很多院校里,问卷调查都是收集实验数据的关键手段,“设计调查问卷”也成了众多毕业生必须攻克的难关。
问卷调查制作工具相关说明
市场上有不少问卷调查制作工具,像问卷星、金数据等平台,凭借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特点受到了广泛欢迎。不过,今天咱们重点不是聊这些工具怎么用,而是要深入剖析问卷设计的具体操作细节,也就是“设计要点”。
问卷设计的初衷
问卷本质上是一种资料收集工具,设计的时候必须从调查者的需求出发。但要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和填写者的积极性,就得站在填写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要想办法提升他们的填写意愿,简化填答过程,降低填答难度。所以,问卷设计的初衷就是尽可能地提升填写者的便利性。
问题表述及提问方式要点
在进行问卷设计时,问题表述和提问方式有几个关键要点必须注意:
1. 简洁明了
无论是问题还是选项,都应该使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要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或者难懂的句子,这样才能确保所有填写者都能理解问题的意思。比如说,在做一个关于消费者对某类电子产品满意度的调查时,不要用“该产品的芯片制程技术是否契合您的预期”这种复杂表述,而可以换成“您觉得这款电子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您的期望”。
2. 问题陈述简短
简短的问题更容易理解,也能减少填写者的阅读负担,避免因问题过长而产生误解。比如“您是否在过去一个月内购买过服装”就比“您是否在刚刚过去的、按照公历计算的一个月时间范围内,在任何实体店铺或者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过包括但不限于上衣、裤子、裙子等各类服装产品”简洁清晰得多。
3. 避免双重或多重含义问题
一个问题最好只针对一个主题,不然会让填写者在回答时进行不必要的猜测。例如,“您是否经常购买水果和蔬菜”,这里“水果和蔬菜”就包含了两个主题,可能会让填写者不知道该从水果还是蔬菜的角度来回答,最好拆分成“您是否经常购买水果”和“您是否经常购买蔬菜”两个问题。
4. 保持中立
提问时要避免带有主观倾向的词汇,保持问题的客观性和中立性。比如“这款大家都称赞的产品,您觉得怎么样”,“大家都称赞”就带有主观倾向,影响了问题的中立性,可改为“这款产品,您觉得怎么样”。
5. 避免否定式提问
人们通常对肯定式提问更为习惯,否定式提问可能会导致填写者忽略否定词,从而产生错误的回答。比如“您是否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就不如“您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来得清晰明了。
6. 慎重处理敏感性问题
直接询问个人隐私可能会引起填写者的反感,导致拒答率上升。对于敏感性问题,可以先进行小范围的预调查,或者采用间接提问的方式。比如想问受访者的收入情况,直接问“您的年收入是多少”可能会让一些人不愿意回答,这时可以采用间接方式,如“您所在的收入区间是以下哪个范围”,并给出合理的区间选项。
问题数量与排列规则
1. 问题数量确定
问卷问题的数量要根据调查的内容、样本特性、数据分析方法等多个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问卷应该能让填写者在20分钟内完成,最多不超过30分钟,不然填写者容易感到疲劳或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调查内容比较复杂,需要多问一些问题,那也要合理安排,避免让填写者觉得负担过重。例如,做一个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如果涵盖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问题数量可以适当多一些,但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问题排列原则
问题的排列顺序会影响回答的质量和调查的流畅性,以下是一些参考原则:
- 先易后难:将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可以让填写者轻松进入答题状态,逐渐适应问卷内容。比如在一个旅游满意度调查中,先问“您这次旅游是跟团还是自由行”,再问“您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的综合满意度如何,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请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 先有趣后敏感:把能够引起填写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敏感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可以提高填写者的参与度,减少他们对敏感问题的抵触。比如在一个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中,先问“您平时喜欢哪种运动方式”,再问“您是否有过某种慢性疾病史”。
- 先熟悉后陌生:将填写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陌生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能让填写者更容易理解问题,提高回答的准确性。例如在一个关于科技产品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先问“您是否使用过智能手机”,再问“您是否了解某种新兴的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功能”。
- 先行为后态度:首先询问行为问题,然后再询问态度和看法。因为行为问题比较具体,容易回答,态度和看法问题相对抽象,需要一定的思考。比如在一个关于环保意识的调查中,先问“您是否经常进行垃圾分类”,再问“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怎样的认识”。
- 个人背景信息灵活放置:个人背景信息通常放在问卷的末尾,但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放在开头。如果个人背景信息与调查主题密切相关,放在开头可以让填写者对调查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担心个人背景信息会让填写者产生顾虑,影响答题积极性,就可以放在末尾。比如在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消费者的产品调查中,如果先问年龄等背景信息,能让填写者明确调查的针对性,此时放在开头就比较合适。
- 开放式问题后置:开放式问题应该放在问卷的后面,因为它们需要填写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在一个关于电影评价的调查中,前面可以是选择题,如“您最喜欢的电影类型是以下哪种”,最后再问“您对近期某部热门电影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和建议”。
答案设计原则
1. 相关性原则
答案必须与问题直接相关,要确保每个问题都有与之对应的答案,避免出现答案与问题不匹配的情况。比如问题是“您的职业是什么”,答案选项就应该是各种职业类型,而不能出现与职业无关的内容。
2. 完整性原则
答案应该尽可能涵盖所有可能的选项。如果选项太多,可以考虑设置“其他”选项来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例如在调查“您喜欢的水果有哪些”时,不可能列出所有水果,这时就可以加上“其他(请注明)”选项。
3. 可能性原则
答案应该是调查者能够并且愿意回答的,要避免设置难以回答或者填写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关于日常消费的调查中,不能问“您每年在奢侈品上的具体消费金额是多少”,因为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透露具体金额,而且对于一些没有购买奢侈品习惯的人来说,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
在设计问卷时,如果是希望通过它来收集有用的数据,通常需要经过多次的修订和改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是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可能一次就可以完成。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问卷设计的核心都应该始终是方便填写者,而不是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问卷的质量,获得更有效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