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献综述写作要点的详细解答
2024-07-24 16:57:35

在论文写作的漫漫长路中,文献综述常常像一块横亘在眼前的“绊脚石”,让不少同学头疼不已。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文献综述往往就是论文写作这个“开头”中的关键难题,我们必须稳妥地攻克它。接下来,我将详细为大家解读文献综述的内涵、探讨其在本科生论文中的必要性以及阐述其撰写要点。
一、文献综述的内涵解读
要写好文献综述,首先得明确它的含义。文献综述是对特定研究领域内某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过程。它可不仅仅是把各种观点和见解简单地汇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
比如,在研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这个课题时,文献综述就需要收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诊断、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文献。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最后进行综合评述,指出当前研究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文献综述在本科生论文中的必要性
对于本科生来说,写论文时是否必须包含文献综述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受篇幅限制,文献综述可能不需要在正文中详细展开,但它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小觑。下面我就简要阐述一下文献综述的作用。
1. 确定论文选题的侧重点
撰写文献综述时,我们要广泛搜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仔细归纳文献中的相似之处,深入剖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全面总结研究方法与结论,我们就能够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论文选题,明确研究的侧重点。
举个例子,假设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宽泛的选题感兴趣。在搜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后,你会发现有的研究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有的关注心理咨询服务的效果,还有的探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你可能会发现目前关于“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于是你就可以将这个方向作为自己论文的选题侧重点。
2. 为撰写正文积累学术素材
在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深入阅读了大量的核心参考文献,并在撰写过程中不断归纳观点、深入思考。这一系列步骤虽然很耗时,但却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论文选题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以及学术界对该选题的看法。即使正文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包含文献综述,其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比如,当你在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这个选题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你会了解到前人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方法,得出了哪些结论。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为你的论文提供理论支持,还可以启发你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文献中引用的案例和数据也可以作为你论文的素材,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要点
1. 明确研究主题,检索并分类文献
从论文选题中提炼出关键术语,利用这些词汇去搜索相关文献。在检索过程中,一定要对文献进行有效分类,这样在日后查找时才不会感到困惑。建议按照文献与选题的关联度或便于识别的分类方式整理参考文献,以便撰写正文时能够迅速定位所需资料。
例如,如果你研究的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那么“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就是关键术语。你可以在知网、万方等学术数据库中使用这些关键词进行搜索。在搜索结果中,你可以按照文献与选题的关联度分为核心文献、相关文献和一般文献;也可以按照文献的类型分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这样分类后,当你需要查找某类文献时,就可以快速找到。
2. 阅读摘要,进一步细分
在初步分类的基础上,阅读文献摘要,以更精确地进行二次阅读和检索。摘要是一篇文献的核心部分,通过简要阅读可以基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点方向。根据这些信息,再细致划分到子类别中,例如将文献分为概述性、描述性或解答性问题等。
还是以“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为例,当你初步筛选出一些文献后,阅读它们的摘要。如果一篇文献主要是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现状进行概述,你可以将其归为概述性文献;如果是详细描述某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和表现,就可以归为描述性文献;如果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监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那就是解答性文献。通过这样的细分,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阅读。
3. 深入阅读文献,高效记录笔记
深入阅读并不意味着逐字逐句地阅读,这样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高效阅读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目的。首先关注文章的小标题,从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其次阅读开头和结尾,以捕捉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总结;最后查看参考文献,寻找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比如,在阅读一篇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比较研究”的文献时,你可以先看文章的小标题,如“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等,找到你感兴趣的部分。然后阅读开头了解研究的背景和目的,阅读结尾把握作者的主要结论。最后查看参考文献,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相关的重要文献,进一步拓展你的研究视野。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记录下重要的观点、数据和案例,以便后续整理使用。
4. 逻辑整理论文中的观点并形成文本
根据观点进行整理,将相似的观点提炼并组织成文。例如针对泛娱乐化的看法,作者甲通过某种方法得出结论,作者乙则从另一角度提出观点。也可以根据不同作者的观点进行汇总,例如作者甲采用民族志方法证明某观点,作者乙则通过文献综述方法总结相同观点。这些仅为示例,同学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写作习惯进行总结。
假设你在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时,收集到了很多不同作者的观点。有的作者认为社交媒体会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多元化,有的则认为会造成价值观的扭曲。你可以将认为社交媒体有积极影响的观点归为一类,将认为有消极影响的观点归为另一类。然后分别对每一类观点进行详细阐述,说明不同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在整理过程中,要注意逻辑的连贯性和条理性,使文章层次分明。
5. 文献评论
完成上述综合工作后,接下来就是对文献的总结和评论。这可以是对研究方法的评论,也可以是对内容的评论。例如在方法评论中,可以指出国内学者多采用方法一而较少使用方法二;在内容评论中,可以提到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某一领域,同时在另一领域有所创新,但总体来说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这时可以引入自己的选题:由于在方法二或某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观点,或是探讨某一新观点。
比如,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时,你发现国内学者大多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而较少运用实地实验的方法。在内容方面,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措施的研究,对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那么你就可以在文献评论中指出这些问题,并说明自己的论文将运用实地实验的方法,对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以填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总之,文献综述的写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从明确内涵到确定必要性,再到掌握撰写要点,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为论文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论文写作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