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里的文献综述怎么写?一文讲透!
2024-08-13 06:44:17

撰写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环节,无疑是整个报告编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它对于确保报告的整体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导师能够对我们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论文的独特性以及我们所展现的创新之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我们不应该将其视作一项轻松的附属任务,而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下面我将从四个阶段详细阐述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搜集:精准定位,广泛撒网
明确研究主题
在开始搜集文献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这是整个文献搜集工作的基石。只有主题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文献检索。
比如,如果论文的题目是“国产偶像剧研究”,那么我们可以先限定检索范围为“中国电视剧、国产爱情剧”。因为研究聚焦于国产偶像剧,所以如果研究的主题仅仅关注国内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涉及国外的文献。但要是学院有要求必须引用国外文献,那么我们就需要将研究的范围拓展至“电视剧现状研究”或“影视作品分析”等更广泛的领域,这样才能满足研究和学院要求的双重标准。
拓宽检索范围
当我们遇到选题比较狭窄的情况时,直接相关的文献可能难以找到,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拓宽检索范围的方法。就拿“国产偶像剧研究”来说,如果直接以这个主题检索,可能文献数量有限,我们可以将其拓展到“电视剧”或“影视作品”的一般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扩大文献来源,找到更多与研究相关的线索和参考资料。从更广泛的领域中筛选出与国产偶像剧相关的内容,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素材。
关注文献的时效性
在选择文献时,文献的时效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一般来说,我们最好选择近五年的文献,以避免数据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在不断更新和进步,新的研究成果往往更能反映当前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例如在科技领域,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几年前的研究成果可能已经过时。
当然,对于文学、历史等特定领域,可能需要引用经典研究。在这些领域,经典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奠定了学科的基础和理论框架。所以在这些领域,我们应根据专业的特点适当调整文献选择的年份,既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忽视经典文献的重要性。
二、文献阅读:高效筛选,分类整理
三步阅读法
当搜集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后,就可以开始阅读。这里有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即“先看题目,次看摘要,再看结论”。
先看题目,题目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题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文献是否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如果题目与研究主题相差甚远,那么这篇文献可能就不需要深入阅读。
次看摘要,摘要通常概括了文献的主要内容和结论,通过阅读摘要我们可以快速判断文献的价值。摘要会简要介绍研究的目的、方法、主要发现等内容,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这篇文献是否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再看结论,结论部分往往包含了研究的核心发现,通过阅读结论我们可以确定文献是否与自己的研究目的相契合。如果结论与我们的研究目的紧密相关,那么这篇文献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阅读。
分类整理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文献的显著性和相关性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按照国内外差异、不同观点、时间序列等维度来汇总观点。
按照国内外差异分类,可以清晰地对比国内和国外在该研究领域的不同研究现状和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研究趋势和国内研究的特色。
按照不同观点分类,可以将文献中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便于我们分析各种观点的优缺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按照时间序列分类,可以看到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了解研究是如何从早期的观点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有助于我们把握研究的发展脉络。
三、观点分析与综述:深度剖析,展现见解
观点分析
撰写文献综述时,不仅要罗列收集到的文献观点,更要分析和阐述个人的见解。在进行观点分析时,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如地区、观点、作者或时间顺序等,来汇总和整理文献中的观点。
按照地区分类,可以对比不同地区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特色。例如在文化研究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按照观点分类,可以将相似的观点归为一类,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各种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按照作者分类,可以了解不同作者在该研究领域的贡献和观点演变。有些作者可能在该领域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研究思路和学术观点。
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可以呈现出研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不同时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的变化。
在汇总的过程中,要确保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我们可以采用图表、表格等方式来辅助整理观点,使观点更加清晰明了。
文献评述
在分析前人的观点之后,需要进行文献评述。评述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总结共性
首先总结不同文献中的共同点和共识。这些共同点往往是该研究领域的基础和核心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研究者的普遍认识。通过总结共性,我们可以把握研究的主流方向,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基础。
表达差异
然后指出不同文献之间的差异和争议。这些差异和争议往往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我们进行创新研究的切入点。分析这些差异和争议产生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研究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概述背景与原因
探讨前人研究观点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任何研究观点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了解研究观点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研究问题。
探讨解决策略
分析前人提出的解决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前人在研究过程中会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需要对这些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研究的空白点,也可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方向。
陈述个人看法
表达自己对现有问题的看法,提出对前人研究的补充或重新审视的视角。在文献评述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分析上,还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体现我们研究创新性的重要方面。
分析论述
从特定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这样的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献综述与后续的研究工作紧密结合,为整个研究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撰写与修改:严谨表达,精益求精
撰写文献综述
在完成文献搜集、阅读、观点分析与综述之后,就可以开始撰写文献综述了。在撰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词汇和句子。
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来组织文章,一般可以采用引言、正文、结论的结构。引言部分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引出文献综述的主题。正文部分要详细阐述文献中的观点、分析和评述,按照前面提到的分类方式和步骤进行组织。结论部分要总结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强调自己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修改完善
撰写完成后,要对文献综述进行反复修改。检查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明确。同时,要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是否规范,避免出现引用错误或格式不统一的问题。
可以请教导师或同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文献综述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确保文献综述的质量达到较高的水平。
总之,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文献综述需要我们在文献搜集、阅读、观点分析与综述、撰写与修改等各个阶段都认真对待,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开题报告和后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