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实际情形与经验贴差异大,我的真实体会分享
2024-06-13 04:53:08

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关于论文答辩的讨论,大家都很关注如何能在答辩中表现出色,也有不少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近期我的朋友小灵经历了一次论文答辩,结束后他发现现实和网络上的经验分享贴差别很大,那些预想中的答辩问题一个都没出现,这让他特别困惑。其实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经验分享贴是宝贵财富,但每个人的经历都独一无二,遇到和预期不一样的情况很正常。
就像小灵之前提醒大家的,了解“常见问题”后,还得结合自己论文的实际内容具体分析。看经验分享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参考,可不能盲目照搬。比如说文科答辩生照搬理工科答辩的表述,这肯定是不行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答辩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些体会,不过具体情况还得依照各自院校的规定来。
研究成果胜于研究价值
在论文答辩里,时间真的非常宝贵。我当时只有5分钟陈述论文,还有答辩助手专门计时,时间一到就得马上停止。从PPT制作顺序来讲,研究结论一般在末尾。要是时间不够,研究结论就没办法展示给评委了。
评委们其实对在上轮答辩里已经提到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关心论文得出了什么结论。我有个同学,他在答辩时花了很多时间讲研究背景和意义,结果轮到讲研究结论时时间不够了,只能匆匆带过。评委在提问环节就明确指出,希望他能更清晰地阐述研究结论。这就说明,在答辩中一定要突出研究结论的重要性。对于研究背景和过程这些部分,可以适当简化。但研究结论必须详尽阐述,因为这才是论文的核心所在。
研究背景和过程虽然也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更多是为研究结论服务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最能体现论文价值的研究结论上。就好比盖房子,研究背景和过程是地基和框架,而研究结论是房子里最珍贵的宝藏。我们得让评委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宝藏。在准备答辩陈述时,我们可以先在脑海里梳理一下,哪些内容是必须要讲的,哪些是可以简略提及的。比如研究背景,如果前人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研究,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就可以了。而对于研究结论,我们要详细说明是怎么得出来的,有什么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纸质论文胜过答辩幻灯片
很多人和我一样,为了在答辩中给评委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会把重点放在准备精美的答辩PPT上。我当时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设计PPT的版式,挑选合适的图片和图表,想让它看起来既专业又美观。然而在实际答辩过程中,我发现评委们很少把注意力集中在PPT上,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低头阅读我们提交的纸质论文。
如果我们提交的纸质论文存在格式上的错误,评委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因为在答辩现场,评委手里可能拿着好几位同学的论文,通过对比,格式上的差异一目了然。我有个同学,他的PPT做得非常精美,动画效果和色彩搭配都很出色,但是他的纸质论文里参考文献的排序混乱,标题的字体大小也不一致。评委在提问时就先指出了这些格式问题,这多少影响了他的整体印象分。
所以,我们在构思精美PPT的同时,也一定要仔细检查论文的格式。各级标题的字体大小、表格的规范、参考文献的排序等,在打印前都要细致审核。论文格式就像是人的外表,虽然它不能直接决定论文的质量,但一个整洁、规范的格式会给评委留下好的印象。我们可以按照学校提供的论文模板来进行排版,这样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格式错误。同时,在打印纸质论文之前,最好自己先反复检查几遍,也可以请同学或者老师帮忙看看,确保万无一失。
耐心倾听优于自我证明
在回答评委问题的时候,耐心倾听比急于证明自己更重要。这也符合“答而不辩,诚恳道歉”的原则。对于一些理论观点,主观因素是很难避免的,每个评委可能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如果我们急于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可能会因为激烈的争执而给评委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在答辩时,有一位评委对我论文中的一个观点提出了质疑。当时我心里有点着急,就想马上反驳,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有依据的。但是我还是忍住了,先耐心地听完了评委的意见。然后我礼貌地、简单地解释了一下我的想法,并且表示如果我的观点有不足之处,愿意接受评委的指导。评委听了我的解释后,态度也缓和了很多,还进一步和我探讨了这个问题。其实,很多时候评委提出问题并不是要否定我们,而是希望我们能进一步思考和完善自己的论文。
如果我们急于证明自己,可能会陷入和评委的争论中,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让评委觉得我们不够谦逊。所以,面对评委的问题,我们要保持冷静,先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如果评委不认可我们的解释,我们就继续听取他们的观点。毕竟,一个问题的分歧一般不会导致我们需要重新答辩。我们要把评委的意见当作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论文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完善它。
总之,论文答辩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虽然网络上有很多经验分享贴,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它们。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突出研究成果、注重论文格式、耐心倾听评委意见等方面做好准备。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预祝各位在即将到来的答辩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