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细读文学著作?
2024-09-08 07:05:05

阅读文学著作的本质与意义
阅读文学作品,其精髓在于深入细致的解读。很多人可能只是泛泛地浏览文学著作,但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能够深入到文本背后,挖掘出其丰富的内涵。我们要明白,作者的个人经历常常会融入到创作之中。而且,无论是何种文章,尤其是学术论文,很多时候都起源于对某一文本的深度阅读,这个文本可能是一幅画作、一部电影或者一个事件,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书面的文学作品。
细致阅读的内涵与目标
当我们进行细致阅读时,绝不是简单地浏览文字。我们要关注文本的事实与细节,既可能聚焦于某个段落,也可能着眼于整个作品。我们的目标可以是全面捕捉文本的所有显著特点,像修辞技巧、结构元素、文化参照等;也可以选择关注特定的特点,比如对比和对应关系,或者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些观察是细致阅读的起点,是我们打开文学著作宝藏的第一把钥匙。
深度阅读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1. 使用铅笔在阅读时对文本进行标记
“标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在那些让我们感到惊奇或重要之处,或者引发我们问题的关键词汇和短语上划线或标注,并在页边空白处记录我们的思考。这种互动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促使我们更加细致地观察文本,还能让我们开始与作者共同思考证据。这其实是一个从读者身份向作者身份转变的初步过程,我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开始主动地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
例如,当我们阅读《哈姆雷特》时,哈姆雷特那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划线,并在旁边记录下自己对这句话的初步感受和疑问,比如“哈姆雷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这种思考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标记和思考,我们能更好地与文本互动。
2. 文本摘录分析
以人类学家及自然学家洛伦 - 艾斯利的一段文字摘录为例,出自他的文章《隐藏的老师》:“...我曾在某个雨季的早晨,在遥远的西部一条狭长谷地中寻找化石时,意外地获得了一只巨大黄黑相间的圆球蜘蛛的启示。它的网悬挂在阿罗约边缘的水牛草之上,构成了它的宇宙。蜘蛛的感知并未超越这个巨大轮子的界限,它通过触手感知网的每一次微小震动。”
对这样的文本摘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首先,描述的场景非常具体,“雨季的早晨”“遥远的西部”“狭长谷地”等,这些描写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而将蜘蛛的网比作它的宇宙,这是一种很新奇的比喻,让我们对蜘蛛的生存空间有了新的认识。
3. 在文本中寻找规律性元素
重复、矛盾、相似之处都是我们分析文本的重要线索。在上述关于蜘蛛的段落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艾斯利以蜘蛛的经历启示我们,这就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一启示的内涵。他使用“遥远的西部一个雨季的早晨”作为故事的开端,这样的叙述与经典童话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典童话常常以“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等开头,给人一种神秘、奇幻的感觉。艾斯利采用类似的叙述方式,会让读者产生联想,他为何要让我们联想到传说和神话呢?我们应该记录下这些疑问,以待后续探索。
再比如,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判词都有重复和相似的地方,通过对这些规律性元素的寻找和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命运和作品的主题。
4. 对发现的规律提出问题
艾斯利通过对蜘蛛网的描述,将其与我们熟悉的宇宙进行对比,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蜘蛛仿佛具有了与我们人类相似的思想和感觉。然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回归文本,寻找更多的信息。例如艾斯利用铅笔轻触蜘蛛网的瞬间,这一前所未有的行为让蜘蛛无法理解。如果我们从人类的角度审视这一段落,将蜘蛛在它的宇宙中的位置视为我们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的隐喻,我们可能会推测艾斯利是在暗示我们的宇宙同样是有限的,我们的认知同样受到限制。
在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时,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在《百年孤独》中,家族的名字不断重复,这是一个明显的规律。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表达什么?是为了强调家族的命运轮回,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含义?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5. 深入探索与解读
在我们认知的边界之外,可能存在着我们无法理解的神秘现象——那个“巨大的不可能的阴影”。那么,为何是“广阔的不可能”,又为何是“一个影子”?艾斯利是在暗指上帝、外星人,还是其他我们无法命名甚至无法想象的存在?这是否就是他所传达的教训?文本开头的神话色彩,以及提到的无边无际和不可见之物,对于简单的解释提出了质疑。
我们要回到文本,寻找更多的线索,通过关注证据,提出问题,形成解释,我们参与了一个过程,这是论文写作和整个学术探索的核心所在:即,我们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推理。在解读文学著作时,我们不能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要不断深入挖掘,从文本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
例如,在解读《老人与海》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节,还要深入思考老人代表着什么,大海又象征着什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解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总结
细读文学著作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通过使用铅笔标记、文本摘录分析、寻找规律性元素、提出问题和深入探索解读等步骤和技巧,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著作的丰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与文本互动,从读者转变为积极的解读者,让文学著作的价值在我们的阅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这也是一个提升我们自身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过程,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不断遨游,领略其中的无限魅力。
总之,细读文学著作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故事内容,更是为了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文学的力量,探索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深处。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方法,享受到细读文学著作带来的乐趣和收获。